灌溉量的管理方法-合理的灌溉用灌溉量
合理的灌溉用灌溉量,出土后的幼苗组织嫩弱,对水他要求严格,稍微缺水即发生萎蔫现象;而水分过多则造成土壤通气不良,发生烂根涝害,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。因此灌溉要适时适量,应用合理. 实行合理灌溉,应捉据当地的气候、土质、墒情和不同的树种及苗木生长期等决定灌溉的时间断、灌溉的次数及灌溉量虽等。要遵循“三看”的原则,即看天、看地、看树苗,切居“一刀切”的做法。
所谓“看天”就是要看当地的天气情况。干旱地区或干旱的季节,要及时灌溉,特别县种粒小的树苗由于覆土上较浅,更要注意水分的及时供给。春季多风干旱季节比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灌溉量要大,次数要多。
“看地”就是看土壤墒情、土壤质地和地下水位高低。土壤保水性较差的沙土或沙壤土以及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,灌溉次数和灌溉量要适当增加;而黏土、低洼地等应适当控制灌溉次数。圃地土壤含水量是决定是否灌溉的重要依据,适合苗木生长的土壤相对湿度一般为 15%~20 %。
“看树苗”就是要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、苗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量的需求来确定灌溉量。数种不同,对水的需求量也不同,轻喜湿的树种如杨树、柳树、杉木、水杉等,其
根系发育较慢,要求比较湿润的土壤,灌溉可稍多;而像刺槐、榆树、海棠等树种幼苗较耐旱,对土壤水分要求不太高,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可少些。不同树种,不同的生长期需水量也不同,在生长初期,幼苗小、根系短、深入土层浅,需水量不大,只要经常保持土壤上湿润,就能满足幼苗期对水分的需要,因此灌溉需少量多次。在速生期,苗木茎叶急剧增长,茎叶的蒸腾虽大,对水的需求量也大,要加大灌溉量,次数也应增多。对生长后期的苗木,由于生长缓慢即将进入停止生长期,正是充实组织、枝干木质化阶段,应抑制其生长,故要
减少灌水量,防止苗木徒长,促进硬化。
确定每次灌溉量的原则是保证苗木根系的分布层处于湿润状态,即灌水的深度应达到苗木根系的主要分布层。因此,要熟悉掌握所育苗木不同时期的根系生长、分布特点。
本文来自南京峰达苗圃场(雪松)(http://www.njfdmpc.com/)如有转载请注明!
- 上一篇:雪松垂柳红叶石楠苗期的抚育管理方法之灌溉
- 下一篇:灌溉注意事项之一灌溉时间